WFU

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改變,永遠不嫌晚



在一個周日午後,雖走在人來人往街道上,但內心卻是不斷在責怪學生不認真、抱怨教育環境不友善、…。上次與同儕聊天後又經過了一個多月,也一如往常的在鬧區中閒逛,完全不打算準備下星期授課內容…


已在大學任教近六年了。然而在過程中,發現台下學生不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滑手機、看書),要不然就是趴著睡覺,很少有人專注在上課。是我不會教? 還是準備內容太枯燥乏味? 私下問同學,得到反應卻是: 「不會啊! 老師上課很認真,準備內容也很豐富、實用。可能因為這堂課是通識必修課,再加上您是「好好老師」,不會當人,所以才會有同學這樣」。




面對這樣情況,自己也督促著要持續改進,不要讓情況一直持續下去。然而,結果非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糟。糟到自己一度痛恨去上課、痛恨彷彿面對著一群空氣在說話,完全沒有「人氣可言」。同時,同儕給建議更是讓自己無法接受:「不要想太多!你就當作是去念經,念完就可以下課。只要授課學分有拿到,不會被校方刁難就好,不用去在乎學生有沒有在聽。學期末讓他們全都及格,你下學期就…」


無意間走進書店,隨手翻開一本書。突然間一句撼動內心話語映入眼簾: 「如果不曾努力或嘗試著改變,認為做不到就輕易不做,就會因此與成功絕緣了」是啊! 面對這樣困境自己要是不願意去仔細分析問題、反省自我問題所在而提出改進方案,並且積極嘗試的話,就永遠不會有成功改變現狀的一天。


「該是去改變的時候了!」在內心深處不斷吶喊著!


透過朋友協助下,重新審視問題之所在,徹底打破先前自我圈限的環境。

「這些就是你需要重新學習的課程,包含:投影片製作、簡報技巧、上課教學法、聲音表達、團體互動技巧、……。」


看著所列出的清單,眼珠子差點沒掉出來。原來,自己認為運用不錯的部分其實是最差的。一直沒有去與外界做聯繫、接收及運用新知識,才讓自己變成現在這樣。


「要重新學習的課程很多ㄟ! 你行嗎?」:朋友這樣問。

「說什麼也要嘗試著去做。就跟它拚了!」:我這樣說。同時腦中也再次浮現那在書店中所看到的那句話…


終於又結束了一天緊湊且充實課程,這種週末南征北討的職業學生生活已過了一年多。帶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坐在電腦前,看著今天的作業,大腦要傳達手指頭打鍵盤的指令遲遲無法到達,但內心充實感卻不斷的湧上心頭,久久不能散去….。突然間FB Message傳來今日剛認識同組夥伴訊息:「同學,課後作業搞定了嗎」? 「還沒? 那你在忙什麼?快12點了,趕快交啦!」

「我正把今天在課堂中所學到的內容與技巧增加到明天要上課的投影片及教學法中…」